图书介绍

民法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法总论
  • 李永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6185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法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绪论1

第一章 民法概述1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与特征1

一、民法的概念1

二、民法的特征3

第二节 民法在私法体系中的地位7

一、民法与私法的关系7

二、民法与商法的关系7

第三节 民法的法律渊源10

一、民法之法律渊源的概念10

二、民法之具体法律渊源11

三、我国民法的法律渊源18

第四节 民事法律关系20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20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22

三、法律关系的享有者(主体)——自然人与自然人组织体23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23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24

第五节 民法的构造与基本内容24

一、民法的构造24

二、民法的基本内容——以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为例25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26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26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26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作用26

三、民法基本原则的性质及界定28

第二节 意思自治原则30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含义30

二、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领域31

三、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上的作用与意义31

四、意思自治原则的规制31

第三节 过错责任原则31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基本含义31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论基础32

三、过错责任原则的贡献34

四、过错责任原则与契约自由原则的关系34

第四节 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35

一、私有财产权神圣的含义35

二、私人财产权神圣的意义35

第五节 权利本位原则36

一、权利本位的含义及质疑理论36

二、权利本位的实质36

第六节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38

一、民事主体地位平等的概念38

二、主体地位平等的威胁39

三、主体地位平等在民法上的意义39

第七节 诚实信用原则40

一、对诚实信用原则之含义的界定40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上的功能40

三、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评价41

第三章 民事权利通论42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述42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及意义42

二、权利的对应物——义务42

第二节 民事权利的分类43

一、绝对权与相对权43

二、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和抗辩权45

三、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和社员权45

四、专属权与非专属权46

五、主权利与从权利47

六、原权利和救济权47

第三节 请求权体系48

一、请求权与债权的关系48

二、请求权体系48

三、请求权的规范基础49

四、法条竞合、请求权聚合、请求权竞合和请求权规范的竞合50

第四节 抗辩权体系51

一、抗辩与抗辩权51

二、抗辩的适用及立法政策考量52

第五节 支配权体系53

一、支配权的特征53

二、种类53

第六节 形成权体系54

一、形成权的特征54

二、形成权产生的根据55

三、形成权的行使55

四、形成权规定的合理性56

第七节 权利主体、权利的取得与丧失56

一、权利主体56

二、权利的取得56

三、权利的丧失57

第八节 民事权利的限制57

一、时效制度57

二、除斥期间57

三、其他限制58

第九节 权利的实现59

一、权利实现的方法与手段59

二、公力救济59

三、自力救济60

第二编 民事主体及其法律属性63

第一章 民事主体概述63

第一节 民事主体的概念及形式结构63

一、民事主体的概念及形式结构63

二、民事主体的特征64

第二节 民事主体的法律标志——权利能力65

一、权利能力的概念65

二、权利能力的特征66

三、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取得与终止69

第三节 民事主体的理性标志——行为能力71

一、行为能力的概念71

二、制度价值71

三、分类标准72

四、我国民法上的分类73

五、行为能力对行为之法律后果的影响74

六、需要说明的问题78

第二章 自然人80

第一节 自然人的概念及主体性基础80

一、自然人的概念80

二、自然人主体性基础80

第二节 自然人的人格权81

一、人格权的概念与特征81

二、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82

三、各主要的具体人格权83

第三节 自然人的其他法律属性87

一、自然人的宣告失踪制度87

二、自然人的宣告死亡制度89

三、自然人的监护制度92

四、自然人的亲属关系97

五、自然人的住所97

第三章 法人100

第一节 法人的概述100

一、法人的概念与特征100

二、法人的本质102

三、法人的种类105

四、法人设立的原则110

第二节 社团法人114

一、社团法人设立的条件114

二、法人成立的方式117

三、设立中的社团之法律地位118

四、社团法人的组织机构119

五、法人人格否认122

六、法人的变更与消灭130

七、社团法人的其他问题136

第三节 财团法人138

一、财团法人的概念与制度价值138

二、财团法人设立的条件141

三、财团法人设立的一般程序142

四、财团法人的其他问题142

五、我国财团法人制度的现状与未来144

第四章 无权利能力的社团与合伙146

第一节 无权利能力的社团及合伙的概述146

一、法人外的团体的概述146

二、无权利能力社团与合伙的联系与区别146

三、对于无权利能力社团的法律规范的适用148

第二节 合伙149

一、合伙的基本概述149

二、合伙的分类151

三、合伙的设立(以我国《合伙企业法》为参照)156

四、合伙企业与合伙人之间的财产关系157

五、合伙事务的执行159

六、合伙企业的内部关系160

七、合伙企业的外部关系163

八、有限合伙企业164

九、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166

第三编 法律事实168

第一章 法律事实概要168

第一节 法律事实的概念与作用168

第二节 法律事实的种类分述168

一、法律行为170

二、事实行为170

三、自然事件171

第二章 法律行为172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其在私法上的说明意义172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172

二、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175

三、法律行为的作用范围178

四、我国学者对法律行为的误读179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及其意义182

一、单方法律行为与多方法律行为182

二、身份行为与财产行为184

三、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185

四、要因法律行为与不要因法律行为189

五、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192

六、要式法律行为与非要式法律行为193

七、连续性给付的法律行为与非连续性给付的法律行为194

八、能够生效的法律行为与不能够生效的法律行为194

九、诺成性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法律行为195

十、生前法律行为与死因法律行为196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196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196

二、法律行为的生效203

第四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法律行为205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205

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209

第五节 法律行为的无效210

一、法律行为无效的概述210

二、无效的原因211

三、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212

第六节 法律行为的可撤销与可变更215

一、法律行为可撤销与可变更的原因215

二、各种可撤销与可变更的原因的分析215

三、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的性质221

四、撤销权的行使221

五、可撤销与可变更223

第七节 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与效力不能对抗第三人的法律行为223

一、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223

二、效力不能对抗第三人的法律行为224

第八节 法律行为的解释225

一、法律行为解释的客观必要性225

二、法律行为解释的性质226

三、法律行为解释的目的和对象226

四、法律行为解释的基本原则——主观解释原则与客观解释原则227

五、我国法律规定的解释原则229

六、客观主义兼主观主义原则下的解释规则230

第三章 法律行为的代理232

第一节 代理的基本概述232

一、代理的概念232

二、代理的制度价值233

三、代理的性质234

四、代理制度的基本构造236

五、代理的种类237

六、代理与类似制度的区别244

第二节 有效代理的要件与后果247

一、有效代理的要件概述247

二、代理人应当具有代理权——代理有效的第一要件248

三、代理人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法律行为——代理有效的第二要件259

四、代理人个人至少应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代理有效的第三要件261

五、代理的行为必须是法律允许并可以代理的行为——代理有效的第四要件261

六、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262

第三节 无权代理及其法律后果262

一、无权代理及其法律后果概述262

二、无权代理行为对于被代理人与相对人之间的效力263

三、法律为被代理人提供的保护措施263

四、相对人可以利用的救济措施265

五、无权代理人的责任265

六、复代理人的责任268

第四节 表见代理268

一、表见代理概述268

二、表见代理的合理性269

三、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271

四、各种类型的表见代理的具体法律构成273

五、表见代理的后果275

第四章 民法上的时间276

第一节 时效制度概述276

一、时效制度的概念及其存在的理由276

二、时效的本质278

三、时效的适用对象与立法例279

第二节 诉讼时效282

一、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282

二、诉讼时效期间287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287

四、影响诉讼时效期间进行的因素295

五、诉讼时效的延长301

六、诉讼时效的援用302

七、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效力305

第三节 除斥期间307

一、除斥期间的概念307

二、除斥期间适用的对象及作用307

三、除斥期间的性质及届满后的法律后果307

四、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308

第四节 关于期日与期间的实体法解释规则308

一、期日与期间的意义及规范目的308

二、期日及其确定规则309

三、期间及其确定规则310

参考书目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