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养猪大成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书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6193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166页
- 文件大小:300MB
- 文件页数:1200页
- 主题词:养猪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养猪大成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养猪的历史和现状1
第一章 中国养猪业的历史2
第一节 中国家猪的起源3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养猪业4
一、中国古代猪种的形成4
二、中国古代猪选种与饲养技术5
第二章 中国近代养猪业的发展8
第一节 1840—1949年的中国养猪业8
第二节 新中国的养猪业8
一、养猪数量和猪肉产量9
二、猪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选育提高10
三、养猪科学技术长足进步11
四、规模化、产业化养猪快速发展11
第三章 中国养猪生产在世界养猪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13
第一节 养猪生产状况13
第二节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及其与国外猪种的相互影响16
一、中国猪种对外国猪种的影响16
二、外国猪种对中国猪种的影响17
第四章 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18
第一节 中国商品猪生产的基本模式与地方猪种的保护利用18
第二节 有机养猪业和环境保护18
第三节 集约化饲养与组织形式的创新19
第四节 饲料资源与饲养方式20
参考文献20
第二篇 中国猪种资源的保护及利用21
第一章 中国猪种资源的现状和展望22
第一节 猪种资源概况22
第二节 猪种资源的发掘23
一、猪种遗传资源的发掘23
二、猪种遗传品质的发掘24
第三节 猪种资源的评估24
一、猪种来源、形成条件和形成历史的评估24
二、表型评估24
三、遗传特性的评估25
第四节 中国猪种资源展望26
第二章 中国地方猪种类型及其优良种质特征27
第一节 中国地方猪种类型27
一、中国地方猪种分类的历史演变27
二、中国地方猪种类型28
三、中国地方猪种各类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0
第二节 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征31
一、繁殖力强31
二、抗逆性强33
三、肉质优良34
四、早熟易肥,性情温驯34
五、矮小特性35
六、生长速度较慢35
第三章 中国猪种资源36
第一节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36
一、中国地方猪种概况36
二、中国典型猪种介绍37
三、中国其他主要地方猪种43
四、中国地方猪种新旧名称45
第二节 中国培育猪种资源46
一、近代培育猪种的历史背景46
二、培育猪种的类型47
三、培育猪种的特性及利用48
四、主要培育品种48
第三节 引人的猪种资源57
第四章 中国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63
第一节 中国猪种资源的保护63
一、地方猪种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63
二、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的主要问题64
三、猪品种保护方法65
四、系统保种方法66
五、新技术在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中的应用67
第二节 中国猪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7
第五章 中国猪种资源数据库69
第一节 中国猪种资源数据库设计69
第二节 中国猪种资源数据库基本结构70
第三节 中国猪种资源信息收集与监测72
一、猪种资源信息收集72
二、猪种资源的监测72
第四节 我国猪种资源保护现状74
第三篇 猪的育种77
第一章 猪育种概论78
第一节 猪育种概述78
一、世界猪育种概况78
二、中国猪育种概况79
第二节 猪的育种目标和育种计划80
一、猪的育种目标80
二、猪的育种计划81
第二章 性状的度量与遗传83
第一节 繁殖性状的度量与遗传83
一、繁殖性状的度量83
二、精液品质的度量85
三、繁殖性状的遗传86
第二节 生长育肥性状的度量与遗传90
一、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的度量91
二、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的遗传93
三、活体超声测定94
四、体尺性状的度量97
第三节 胴体性状的度量与遗传98
一、宰前处理与屠宰要求98
二、胴体性状的度量100
三、胴体瘦肉率估测101
四、胴体性状的遗传102
第四节 肉质性状的度量与遗传102
一、影响肉质的因素103
二、取样部位、方法与测定时间103
三、肌肉颜色104
四、肌肉pH105
五、系水力105
六、肌内脂肪含量106
七、水分含量108
八、酸肉109
九、肌肉嫩度109
十、肉质优劣的评定109
第五节 猪的毛色遗传109
一、猪的几种主要毛色类型109
二、控制猪毛色的基因110
三、猪的毛色遗传112
第六节 猪的遗传疾患113
第三章 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116
第一节 基本选择原理116
一、选择性状116
二、性状的遗传变异117
三、选择群体和规模118
四、性能测定和个体比较118
第二节 选择方法119
一、单性状选择119
二、多性状选择120
三、瘦肉生长速度和瘦肉饲料转化率的选育124
四、基因和标记选择125
第三节 阶段选择和种猪选择标准126
一、阶段选择126
二、种猪选择标准127
三、准确选种的措施127
第四节 选择的预期反应和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127
一、选择的预期反应127
二、间接选择反应129
三、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130
四、注重外形及质量性状的选择131
第五节 近年来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选择进展132
第四章 种猪测定135
第一节 种猪测定概述135
第二节 国内外种猪测定概况136
一、种猪测定发展简况136
二、几个国家的种猪测定方案136
第三节 种猪测定方案145
一、测定中心集中测定145
二、现场测定方案146
三、同步测定方案146
第四节 拟定测定方案的依据147
一、不同测定方法选择的准确性147
二、选择强度148
三、平均世代间隔148
第五节 种猪测定方案的优化148
一、性能测定方案的优化149
二、后裔测定方案的优化149
三、同胞测定最适数量及其公母猪比例151
第六节 种猪测定方案的评价与效率分析152
一、种猪测定方案的评价152
二、种猪测定方案效率分析152
第七节 种猪测定技术规程153
一、种猪集中测定技术规程153
二、种猪现场测定技术规程156
三、种猪外形评定157
四、测定成绩的公布及合格种猪的利用159
第五章 育种值估计160
第一节 估计育种值的一般方法160
一、育种值的概念160
二、选择指数160
第二节 估计育种值的BLUP法161
一、BLUP法的基本原理162
二、BLUP法的基本步骤163
三、BLUP估计育种值的主要优点163
第三节 BLUP法在猪遗传评估中的应用164
一、影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环境因素164
二、建立线性混合模型164
三、计算综合育种值指数165
四、BLUP法的计算及其他问题168
第四节 遗传评估系统与软件简介168
一、STAGES168
二、PEST169
三、PIGBLUP169
四、Herdsman170
五、GBS170
第五节 种猪测定与育种值估计问题175
第六章 新品系选育176
第一节 品系的概念与类别176
一、品系的概念176
二、品系的类别176
第二节 品系的建系方法177
一、系祖建系法177
二、群体继代选育法177
三、近交建系法182
第三节 群体继代选育法的实践与评价182
一、群体继代选育法的实践182
二、群体继代选育法的评价183
第七章 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185
第一节 杂交与杂交效应185
一、杂交与杂种优势185
二、杂种优势的度量186
三、获得杂种优势的一般原理与规律187
第二节 商品猪生产的杂交模式188
一、杂交方式188
二、最佳杂交模式的确定189
三、我国猪的杂交模式190
四、我国猪优良杂交组合192
第三节 商品猪生产繁育体系192
一、繁育体系的结构192
二、建立商品猪生产繁育体系的方法194
三、杂交繁育体系的最优化195
第八章 猪的杂交配套系198
第一节 国外杂交配套系的研究与应用198
一、发展趋势198
二、国外配套系杂优猪的发展与模式199
三、国外典型配套系的培育及生产利用201
第二节 我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研究205
一、母本配套系猪的选育206
二、父本配套系猪的选育212
三、杂交配套系的审定218
第九章 猪应激综合征与肉质遗传改良221
第一节 应激与应激综合征221
一、应激221
二、猪应激综合征221
第二节 猪应激综合征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222
一、猪应激综合征的生理学基础222
二、猪应激综合征的遗传学基础223
第三节 猪应激综合征的活体鉴别224
一、氟烷测验224
二、猪应激综合征的生化遗传标记225
三、猪应激综合征的DNA检测226
第四节 猪肌肉品质的遗传改良227
一、不同品种猪的氟烷阳性率227
二、氟烷基因对猪经济性状的影响228
三、肌肉品质的遗传改良228
第十章 育种新技术的应用232
第一节 分子生物技术232
第二节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34
第三节 系统工程技术235
第四篇 猪的繁殖237
第一章 生殖器官与生殖生理239
第一节 生殖器官239
一、公猪的生殖器官239
二、母猪的生殖器官240
第二节 生殖细胞240
一、精子240
二、卵子244
第三节 生殖激素246
一、脑部生殖激素247
二、性腺激素251
三、胎盘促性腺激素255
四、其他组织器官分泌的激素256
第四节 性发育与性行为259
一、性别分化与生殖器官的发生与发育259
二、性机能发育264
三、性行为267
第二章 配种271
第一节 发情鉴定271
一、外阴部观察法271
二、试情法271
第二节 人工授精272
一、采精273
二、精液品质检查274
三、精液的稀释和保存276
四、精液运输281
五、输精281
第三节 受精281
第四节 妊娠诊断283
第三章 胚胎发育与妊娠维持284
第一节 胚胎早期发育284
一、桑葚期284
二、囊胚期285
第二节 附植与胎盘形成287
第三节 原肠胚形成与器官发生290
第四节 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与胚胎死亡292
一、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292
二、胚胎死亡率与发生时间296
第五节 妊娠维持296
一、妊娠早期子宫免疫细胞的作用296
二、妊娠期的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297
第四章 分娩与助产299
第一节 分娩发动300
第二节 分娩过程301
第三节 接产302
第五章 繁殖障碍306
第一节 公猪繁殖障碍306
第二节 母猪繁殖障碍307
第六章 繁殖新技术311
第一节 精液和胚胎冷冻保存311
一、冷冻保存原理311
二、精液冷冻311
三、胚胎冷冻313
第二节 胚胎工程315
一、胚胎移植315
二、体外受精317
三、核移植319
第三节 性别控制322
一、胚胎性别鉴定322
二、性别控制323
第四节 转基因猪324
一、转基因猪育种325
二、利用转基因猪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327
三、利用转基因猪生产供人类器官移植的材料328
第五节 分娩控制技术328
参考文献329
第五篇 饲料资源及利用333
第一章 中国饲料资源概况334
第一节 饲料粮资源概况334
第二节 常规非饲料粮资源335
第三节 非常规饲料资源336
第二章 各类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339
第一节 能量饲料339
一、谷实类339
二、糠麸类346
三、脱水块根块茎类348
第二节 蛋白质饲料349
一、动物性蛋白质349
二、植物性蛋白质361
三、豆科谷物子实380
四、单细胞蛋白384
第三节 矿物质饲料387
一、常量矿物质补充料387
二、微量矿物质补充料390
三、天然矿物质饲料资源的利用393
第四节 青绿多汁饲料394
一、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点395
二、影响青绿多汁饲料化学成分及营养价值的因素395
三、栽培牧草、叶菜类青绿饲料396
四、块根块茎和瓜果类多汁饲料400
五、水生青绿饲料403
第五节 粗饲料404
一、青干草404
二、树叶406
三、秸秆、秕壳407
四、糟渣类408
第三章 饲料添加剂410
第一节 营养性添加剂410
一、氨基酸添加剂410
二、微量元素添加剂411
三、维生素添加剂413
四、其他营养性饲料添加剂415
第二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416
一、饲用抗生素416
二、驱虫保健剂420
三、酶制剂421
四、益生素422
五、酸化剂424
六、调味剂426
七、饲料保藏剂428
第三节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429
一、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429
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分类430
三、中草药的成分及其主要作用430
四、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组方原则431
五、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验方摘选432
第四章 配合饲料434
第一节 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434
一、配合饲料的概念与分类434
二、猪日粮配合的一般原则435
三、猪饲粮配合的方法435
第二节 浓缩饲料439
一、浓缩饲料的优点440
二、浓缩饲料的原料440
三、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440
第三节 添加剂预混料441
一、维生素预混料的配制442
二、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配制443
三、复合预混料的配制446
四、预混料制作工艺的基本要求448
五、添加剂预混料的保存449
附录 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451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配合饲料生产中的应用461
一、计算机在配方设计中的应用461
二、计算机在饲料生产过程记录与控制中的运用468
第五章 饲料质量评定与控制474
第一节 饲料原料质量评定与控制474
一、饲料原料质量评定方法474
二、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标准476
第二节 饲料加工与质量控制481
一、饲料加工调制与质量481
二、饲料产品标准及有关测定方法485
第三节 饲料卫生标准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487
一、饲料卫生标准487
二、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491
参考文献501
第六篇 猪的营养503
第一章 猪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功能504
第一节 有机营养物质504
一、能量504
二、蛋白质与氨基酸512
三、碳水化合物541
四、脂类物质552
第二节 矿物质559
一、常量元素559
二、微量元素562
三、有机微量元素的应用568
第三节 维生素570
一、维生素A(视黄醇)570
二、维生素D(抗佝偻素)572
三、维生素E (a-生育酚)573
四、维生素K(抗出血因子)575
五、维生素B1(硫胺素)575
六、维生素B2(核黄素)576
七、维生素B5(烟酸,烟酰胺)577
八、维生素B6(吡哆醇)578
九、维生素B3(泛酸)578
十、维生素B7(生物素)579
十一、维生素B11(叶酸)580
十二、维生素B12(氰钴胺素、钴胺素)581
十三、维生素B4(胆碱)582
十四、维生素C(抗坏血酸)583
十五、母猪在限饲条件下维生素的短缺583
第四节水584
一、水在机体中的功能584
二、水的来源和代谢585
三、水的需要量586
四、水的品质587
第二章 猪的营养生理特点590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发育590
第二节 猪体组成的年龄变化591
一、体重的变化591
二、躯体各部分变化591
三、组织器官变化591
四、机体化学成分的变化592
第三节 不同类型猪的营养生理特点593
一、营养物质的消化率593
二、采食量594
三、能量594
四、蛋白质和氨基酸594
第四节 猪采食量调控的生理学基础595
一、猪采食量的控制机制595
二、适口性和采食量596
三、仔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变化和采食量596
第三章 猪的饲养标准598
第一节 肉脂型猪饲养标准598
第二节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607
第四章 影响猪营养需要的因素615
第一节 饲料因素615
一、主要有机营养物质间相互关系对猪营养需要的影响615
二、主要有机营养物质和维生素、矿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对猪营养需要的影响616
三、维生素和矿物质及矿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猪营养需要的影响617
四、抗营养因子对猪营养需要的影响619
五、营养物质可消化性对猪营养需要的影响620
第二节 遗传和性别621
一、性别及胴体成分621
二、品种和品系622
第三节 环境温度623
一、温度和饲料采食量623
二、温度和营养利用623
第五章 饲料营养对猪胴体组成和肉质的影响626
第一节 猪肉品质的评价626
一、猪肉品质的含义626
二、猪肉品质的参数627
三、猪肉品质研究的现代概念628
第二节 饲粮养分水平和原料组成对猪胴体组成和肉质的影响628
一、饲粮养分水平628
二、饲料原料组成631
第三节 微量矿物元素633
一、铁633
二、铜633
三、铬634
第四节 维生素634
一、维生素E635
二、维生素D635
三、维生素C636
四、维生素B2636
五、生物素636
参考文献637
第七篇 饲养管理技术与生产工艺641
第一章 概论642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642
一、多胎高产,繁殖力强642
二、生长周期短,发育迅速643
三、杂食性,对饲料消化能力和转化能力强643
四、适应性强644
五、嗅觉、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644
第二节 猪的行为645
一、采食行为645
二、排泄行为646
三、睡眠与活动646
四、群居行为646
五、性行为647
六、母性行为647
第二章 后备猪的饲养管理技术649
第一节 后备猪的生长发育特点649
一、后备猪的生长与发育649
二、体尺与体重的增长649
三、后备猪的饲养与管理651
第二节 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及影响因素与对策652
一、小母猪第一次发情的日龄及特征653
二、影响因素654
三、促进青年母猪发情的措施655
第三章 种猪饲养管理技术658
第一节 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658
一、公猪的合理饲养658
二、公猪的管理660
三、公猪的合理利用661
第二节 种母猪的饲养与管理661
一、后备母猪的培育662
二、提高母猪繁殖力664
三、配种准备期母猪的饲养管理664
四、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666
五、哺乳母猪的饲养与管理671
第四章 仔猪的培育674
第一节 初生仔猪的培育674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674
二、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676
第二节 仔猪的早期断奶677
一、仔猪早期断奶的优点677
二、仔猪早期断奶的营养需要680
三、仔猪早期断奶使用的几种重要饲料原料683
第三节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686
一、使仔猪吃足初乳和固定乳头686
二、提早开食,抓好补料687
三、饲料配方687
四、微量元素的补充689
五、仔猪喂水690
六、仔猪饲料料型690
七、防止腹泻和其他疾病691
八、哺乳仔猪的管理693
第四节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698
一、网床饲养698
二、保育仔猪的饲料配制700
三、改善保育猪舍饲养环境的新经验701
第五节 隔离式早期断奶技术702
一、SEW方法的发展沿革703
二、SEW的效益估测703
三、SEW的机理704
四、SEW方法的饲养管理措施704
五、SEW的实用性评价及问题705
六、SEW在中国的试验705
第五章 商品肉猪的生产708
第一节 商品肉猪的饲养技术708
一、总营养水平的控制708
二、正确利用蛋白质711
三、合理的饲喂制度713
四、饲料配方的设计717
五、饲料喂给量720
第二节 提高产品质量的若干技术措施721
一、适期屠宰721
二、提高猪肉质量的技术措施722
第六章 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727
第一节 概论727
一、现代化养猪的概念727
二、我国现代化养猪发展历史729
三、现代化养猪的意义731
四、现代化养猪的关键技术措施735
第二节 现代化养猪工艺参数与计算737
一、参数737
二、周期740
三、现代化养猪场所需设施、饲料与产品的计算741
四、其他条件743
第三节 现代化养猪工艺流程744
一、饲养工艺的设计744
二、设计应注意的关键问题748
参考文献748
第八篇 猪场环境、建筑与设备751
第一章 猪场环境752
第一节 环境与养猪生产752
一、环境的概念752
二、猪对环境的适应753
三、环境与养猪生产755
第二节 猪舍的热环境757
一、空气温度757
二、空气湿度767
三、气流和通风767
四、热辐射768
第三节 猪舍的光照和噪声环境769
一、光照769
二、噪声771
第四节 猪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771
一、猪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772
二、猪舍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773
第五节 养猪生产环境控制774
一、猪舍环境问题774
二、猪舍的供暖与降温774
三、猪舍的通风换气775
四、猪舍内空气质量控制776
五、猪舍的清粪方式与环境控制777
第二章 猪场的环境保护779
第一节 猪场对环境的污染779
一、猪场对大气的污染779
二、猪场对水源的污染780
三、猪场对土壤的污染780
四、粪便污水处理利用的生态学意义780
第二节 猪场污水处理和利用781
一、猪场污水的水质和水量781
二、猪场污水处理的基本原则782
三、猪场污水的处理方法782
四、猪场粪便污水处理系统794
五、猪场污水的利用796
第三节 猪场固体粪污的处理和利用796
一、猪粪的特性796
二、猪场固体粪污的处理796
三、猪场固态粪污的利用798
四、周围环境污染对猪场的危害799
五、猪场的卫生防护799
第三章 猪场建筑800
第一节 概论800
一、我国养猪场建设的发展过程800
二、养猪场建设的程序801
三、我国猪场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801
第二节 场址选择与场区布局802
一、场址选择区域布局的基本原则802
二、场址选择建设地点的基本原则802
三、专业户养猪场的选址特点803
四、工厂化养猪场的选址特点803
五、养猪场的场区布局805
第三节 猪舍设计807
一、猪舍设计应遵循的原则807
二、猪舍建筑面积的计算808
三、猪舍的建筑形式810
四、生产工艺对猪舍建筑的基本设计要求812
五、猪舍的采暖814
六、猪舍的降温814
七、猪舍的隔热和保温815
八、猪舍的采光照明815
九、猪舍的通风换气815
第四节 猪场的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817
第四章 猪场设备821
第一节 猪栏821
一、公猪栏822
二、配种栏822
三、母猪栏823
四、分娩猪栏825
五、保育猪栏827
六、生长猪栏827
七、育肥猪栏827
八、猪栏排列方式827
第二节 配合饲料加工设备828
一、配合饲料加工工艺828
二、配合饲料加工的主要设备830
三、配合饲料加工成套设备843
四、配合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的选择844
第三节 饲喂系统及设备845
一、饲料的形态、饲喂方式和方法845
二、贮料塔846
三、干饲料输送机846
四、稀饲料自动饲喂系统848
五、移动式饲喂设备——饲料车850
六、食槽850
第四节 猪场供水系统及饮水设备853
一、猪场水源的选择、过滤消毒和保护853
二、猪场供水系统854
三、自动饮水器858
第五节 猪舍采暖设备860
一、采暖负荷的计算860
二、猪舍采暖的基本形式861
三、集中采暖设备861
四、局部采暖设备866
第六节 猪舍通风降温设备868
一、猪舍通风换气的目的和原则868
二、猪舍通风量的计算869
三、猪舍通风方式870
四、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870
五、机械通风系统的设计873
六、猪舍降温方法877
七、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878
八、喷雾降温系统881
九、喷淋降温系统882
第七节 猪场消毒设施和设备883
一、消毒的目的和意义883
二、消毒方法883
三、猪场消毒程序885
四、猪场消毒设施887
五、猪场清洗消毒设备888
第八节 漏缝地板892
一、钢筋编织漏缝地板网893
二、铸铁漏缝地板893
三、塑料漏缝地板893
四、水泥漏缝地板894
五、其他形式的漏缝地板895
第九节 粪污清理、贮存和分离设备895
一、粪污清理方式896
二、粪污输送设备901
三、粪污的贮存903
四、粪污固液分离设备903
第十节 猪场粪污处理906
一、好氧堆肥原理906
二、好氧堆肥处理的基本流程908
三、好氧堆肥处理方式与设备909
四、猪场污水的特点和处理后应达到的标准911
五、污水好氧处理常用设备912
六、猪场污水处理中几种常用的高效厌氧反应器915
七、猪场粪污处理模式917
第十一节 病死猪的处理919
一、深埋处理919
二、腐尸坑920
三、高温分解处理920
四、焚化处理920
第十二节 检测仪器及其他辅助用具920
一、妊娠诊断仪920
二、背膘测定仪922
三、电子称猪器923
四、套猪器923
五、标示用具923
第十三节 运输设备925
一、饲料运输车925
二、猪的运输设备925
三、人力清粪车926
参考文献927
第九篇 猪病防治929
第一章 猪病防治概论930
第一节 猪群保健与疫病防治的基本原则930
第二节 猪传染病的特征、流行过程和防制原则933
第四节 几种主要猪病的监测934
第五节 某些猪传染病的鉴别诊断935
第二章 猪的病毒性疾病937
第一节 猪瘟937
第二节 非洲猪瘟939
第三节 猪口蹄疫940
第四节 猪水泡病942
第五节 猪细小病毒病943
第六节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945
第七节 猪圆环病毒病949
第八节 猪传染性胃肠炎950
第九节 猪流行性腹泻952
第十节 猪痘953
第十一节 猪伪狂犬病954
第十二节 猪乙型脑炎956
第十三节 猪狂犬病957
第十四节 猪流行性感冒958
第十五节 猪轮状病毒感染959
第十六节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960
第三章 猪的细菌性疾病962
第一节 猪肺疫962
第二节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963
第三节 猪气喘病964
第四节 猪丹毒965
第五节 猪链球菌病966
第六节 猪副伤寒967
第七节 仔猪黄痢968
第八节 仔猪白痢969
第九节 仔猪红痢969
第十节 猪痢疾970
第十一节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971
第十二节 猪布鲁氏菌病972
第十三节 钩端螺旋体病973
第十四节 猪李氏杆菌病974
第十五节 猪结核病975
第十六节 猪破伤风976
第十七节 猪炭疽976
第十八节 猪附红细胞体病(红皮病)977
第十九节 猪衣原体病978
第二十节 副猪嗜血杆菌病979
第二十一节 猪放线杆菌病980
第四章 猪常见寄生虫病981
第一节 猪囊虫病981
第二节 姜片吸虫病982
第三节 日本分体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983
第四节 猪蛔虫病984
第五节 仔猪类圆线虫病985
第六节 猪食道口线虫病986
第七节 猪鞭虫病987
第八节 猪胃虫病987
第九节 猪旋毛虫病988
第十节 猪后圆线虫病988
第十一节 猪大棘头虫病989
第十二节 猪疥螨病990
第十三节 猪虱病991
第十四节 猪球虫病991
第十五节 猪弓形虫病992
第五章 内科病994
第一节 感冒994
第二节 肺炎994
一、卡他性支气管肺炎994
二、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995
第三节 胃溃疡995
第四节 便秘996
第五节 中暑997
第六章 中毒性疾病998
第一节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998
第二节 钠离子中毒998
第三节 真菌毒素中毒999
第四节 菜子粕中毒1000
第五节 棉子粕中毒1000
第六节 非必需元素中毒1001
第七节 其他物质中毒1001
第七章 外科病1003
第一节疝1003
第二节 脱垂症1003
第三节 蜂窝织炎1004
第四节 脓肿1005
第五节 风湿病1005
第八章 产科病1006
第一节 母猪不孕症1006
一、初情期延迟1006
二、不发情(乏情)1006
三、连续发情1006
四、卵巢囊肿1007
五、持久黄体1007
第二节 流产1007
第三节 难产1007
第四节 产后瘫痪1008
第五节 泌乳不足1008
第九章 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1010
第一节 钙、磷缺乏1010
第二节 硒和维生素E缺乏1011
第三节 维生素A缺乏1013
第四节 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1013
第十章 常见病证中兽医治疗1015
第一节 感冒1015
第二节 肺热1016
第三节 泄泻1017
第四节 痢疾1018
第五节 便秘1019
第六节 脱肛1020
第七节 僵猪1020
第八节 中暑1021
第九节 不孕症1022
第十节 产后缺乳1023
第十一节 风湿症1023
第十二节 腰荐损伤1024
第十一章 猪的常用生物制品1025
第一节 猪常用灭活疫苗1025
第二节 猪常用活疫苗1028
第三节 猪常用其他生物制剂1031
第十篇 猪的屠宰及其产品加工1033
第一章 猪的屠宰1034
第一节 屠宰前猪的运输及管理1034
一、猪的运输1034
二、正确的饲养管理1035
三、适当的屠宰方法及胴体贮存方法1035
第二节 屠宰工艺与原料肉的选择1035
一、屠宰工艺1035
二、原料肉的选择1036
三、猪胴体的分割方法1036
第三节 冷却肉加工1038
第二章 屠宰的卫生检验1041
第一节 屠宰的卫生检验1041
一、宰前检验1041
二、宰后检验1041
第二节 肉的成熟1041
一、僵直1041
二、异常僵直1042
三、解僵和成熟1042
第三节 猪肉的组成及理化特性1043
一、肉的形态结构1043
二、化学组成及特性1043
第三章 猪肉制品加工原理1045
第一节 加工方法1045
一、腌制1045
二、烟熏1045
三、蒸煮1047
第二节 辅料的种类与作用1047
一、黏着剂1047
二、抗氧化剂1047
三、发色剂1047
四、着色剂1048
五、调味料1048
第三节 中国传统猪肉加工制品1049
一、腌腊猪肉制品1049
二、酱卤猪肉制品1053
三、烧烤猪肉制品1059
四、灌肠类猪肉制品1061
五、猪肉松、肉干制品1064
第四节 西式猪肉加工制品1066
一、西式火腿1066
二、培根1071
三、灌肠1072
参考文献1073
第四章 副产品综合利用1074
第一节 脏器的利用1074
一、利用肠管加工肠衣1074
二、生化制药1074
第二节 血液的利用1075
一、血的营养特性1076
二、血液产品的加工1076
第三节 猪骨的利用1077
一、加工骨粉1077
二、加工骨泥1077
三、提取骨油1077
四、制取骨汤浓缩物1078
五、制取骨胶1078
六、制备活性炭1078
七、制取软骨黏多糖1078
八、制备骨宁注射液1078
第四节 皮、毛的利用1078
一、食品工业1078
二、制作人造皮肤1079
三、制造皮革1079
四、毛发的利用1079
五、猪蹄的利用1079
参考文献1079
第十一篇 养猪生产的经营管理1081
第一章 养猪生产经营的基本理念和原则1082
第一节 养猪生产经营的概念1082
第二节 养猪生产经营中的哲学与经济学理念1082
第三节 养猪经营的四原则和三阶段饲养制度1085
一、养猪经营的四原则1085
二、养猪经营的三阶段饲养制度1086
第二章 养猪生产经营的形式1087
第一节 规模养猪生产经营1087
一、规模养猪生产经营的概念1087
二、发展规模养猪生产经营的意义1087
三、发展我国规模养猪生产经营需注意的问题1087
第二节 养猪生产经营的形式1088
一、农户家庭养猪生产经营1088
二、专业户养猪生产经营1089
三、“公司+农户”养猪生产经营1089
四、中外合资养猪场1090
五、国营养猪场1090
六、繁殖场的专门经营1091
七、商品肉猪场的专门经营1093
第三章 养猪场的管理1095
第一节 猪群管理1095
一、猪群类型的划分1095
二、猪场的各项记录1096
第二节 种猪场生产管理制度与工作守则1100
一、深圳光明畜牧合营有限公司管理制度1100
二、江苏常州瘦肉型猪原种场管理制度1102
第三节 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1107
一、深圳光明畜牧合营有限公司(1997年)考核办法1107
二、江苏常州瘦肉型猪原种场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1117
三、广东东莞市外贸仪器公司大岭山猪场承包合同的主要原则1118
四、“饲养日”在饲养母猪责任制结算中的应用1118
第四节 计算机在猪场管理中的应用1119
一、计算机应用的范围1119
二、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档案应注意的问题1119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种猪性能自鉴网站平台”1120
第十二篇 生态养猪1121
第一章 生态养猪概论1123
第一节 生态养猪与可持续发展1123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1123
二、生态养猪与农业生态1123
第二节 生态养猪的定义及在国内外的发展1124
第三节 养猪生态系统名词释义1127
一、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工程1127
二、种群1128
三、生态位1129
四、生物群落1129
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130
六、生态平衡1132
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1133
第四节 生态养猪生产系统工程的建设1134
一、我国养猪业的生态特点1134
二、养猪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的特点1136
三、生态养猪系统的基本结构1137
四、养猪生态系统中几个有关的技术要点1138
第五节 生态养猪在我国的实践1141
一、建立不同生态养猪模式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142
二、生态养猪的基本模式1142
三、我国的生态养猪1145
第六节 我国养猪生态系统范例1146
一、猪—鱼—粮模式1146
二、猪—沼气—果、林模式1146
三、猪—沼气—鱼—粮、果模式1147
四、鸡、鸭—猪—沼气—鱼模式1147
五、禽—沼气—猪—粮模式1147
六、猪—茶—林—水模式1147
七、鸡(兔)—猪—沼气—果、菜模式1148
八、鸡—猪—鱼—粮模式1148
九、蚕桑、甘蔗—猪—沼气—鱼模式1148
十、稻、水生植物—猪—沼气—农作物模式1149
第二章 发酵床养猪技术1150
第一节 发酵床养猪技术概述1150
一、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基本原理1150
二、发酵床养猪技术发展简史1151
三、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点1151
四、发酵床养猪技术存在的问题1152
第二节 发酵床养猪技术要点1152
一、发酵床养猪圈舍建设的基本要求1152
二、发酵床垫料的制作1155
第三节 发酵床养猪饲养管理要点1158
第四节 发酵床养猪专用发酵剂与饲料添加剂的选择与应用1160
一、有益微生物在发酵床养猪中发挥的作用1160
二、发酵床养猪专用发酵剂的选择1161
三、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发酵床养猪生态健康的重要保障1162
第五节 发酵床养猪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评价1162
一、经济效益1162
二、环境效益1163
三、社会效益1163
第六节 发酵床养猪的争议性问题及探讨1163
一、发酵床养猪是否节省饲料和劳动量1163
二、垫料来源(可持续发展问题)1164
三、发酵床养猪粪便被完全酵解,是否涉嫌资源浪费1164
四、发酵床养猪对防疫的影响(安全性问题)1164
五、发酵床专用菌剂必要性的争论1164
六、应用的区域性问题1165
七、是否存在夏季热应激问题1165
八、垫料使用年限问题1165
九、陈化垫料的后处理问题1165
参考文献1166
热门推荐
- 3832154.html
- 3637663.html
- 3611924.html
- 1949733.html
- 3106839.html
- 2699064.html
- 2059252.html
- 3241857.html
- 3646359.html
- 2752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9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9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8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3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3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3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1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5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7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