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当代护理大全 第3卷 护理技术与设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当代护理大全 第3卷 护理技术与设备
  • 王春生,曾熙媛,顾美仪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904700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173页
  • 文件大小:436MB
  • 文件页数:1208页
  • 主题词:护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当代护理大全 第3卷 护理技术与设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基础护理技术与设备3

第一章 患者的清洁与舒适护理技术3

第一节 患者床单位的整理3

一、备用床3

二、暂空床5

三、麻醉床6

四、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法6

第二节 卧位护理8

一、常用卧位8

二、变换卧位10

第三节 清洁护理13

一、口腔护理(特殊口腔护理)13

二、头发护理14

三、皮肤护理16

四、患者更衣18

五、晨晚间护理19

第四节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20

第五节 疼痛的护理24

第二章 患者的安全护理技术26

第一节 患者的识别26

第二节 患者的入院和出院护理27

一、入院护理27

二、出院护理28

三、转院护理29

四、转科护理31

五、转床护理32

第三节 预防患者意外伤害的辅助工具及技术33

一、意外伤害的防范33

二、保护具的使用34

三、辅助器的使用(拐杖、手杖)36

第四节 患者用药安全护理技术37

第五节 患者管路安全护理技术38

第六节 患者防坠床安全护理技术40

第七节 患者防跌倒安全护理技术41

第八节 患者转运技术42

一、平车运送法42

二、轮椅运送法44

三、吊车运送44

第九节 患者的自我保护运动44

一、放松44

二、全身各关节保护运动45

三、盆骶肌锻炼47

第三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的护理技术48

第一节 手卫生48

一、洗手48

二、手的消毒49

第二节 无菌技术50

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50

二、铺无菌盘51

三、取用无菌溶液52

四、无菌容器的使用54

五、无菌包的使用54

六、无菌手套的使用55

七、无菌安瓿药液抽取法57

第三节 隔离技术59

一、隔离衣的使用59

二、一次性防护服的使用61

三、帽子、口罩的使用62

四、护目镜的使用64

五、防护靴的使用64

第四节 环境清洁与消毒64

一、房间及物品的清洁与消毒64

二、终末消毒66

第四章 生命体征测量与记录67

第一节 生命体征人工测量与记录67

一、体温的测量与记录67

二、脉搏的测量与记录69

三、血压的测量与记录70

四、呼吸的测量与记录72

第二节 生命体征仪器测量73

一、电子体温计的使用73

二、电子血压计的使用74

三、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74

第五章 氧气吸入与吸痰法77

第一节 氧气吸入技术77

一、中心供氧系统给氧77

二、氧气袋给氧79

三、氧气筒给氧80

第二节 清理呼吸道技术82

一、吸痰82

二、叩击震颤排痰86

三、体位引流排痰87

四、促进有效咳嗽89

五、呼吸功能训练90

第六章 冷、热疗法护理技术92

第一节 冷疗法92

一、冰袋或冰囊的使用92

二、冰枕或冰帽的使用93

三、冰毯机降温法95

四、温水或酒精擦浴97

五、化学制冷袋的使用98

第二节 热疗法100

一、热水袋的使用100

二、热湿敷101

三、烤灯的使用102

四、热水坐浴104

五、温水浸泡105

六、电热毯的使用106

七、化学加热袋的使用108

第七章 饮食护理技术110

第一节 协助患者进食法110

第二节 留置鼻胃、鼻肠管与管饲法112

一、留置鼻胃管与管饲法112

二、留置鼻肠管与管饲法114

第三节 经胃、空肠造口给予管饲饮食115

第八章 排泄护理技术117

第一节 排便护理技术117

一、灌肠法117

二、口服药物清洁肠道122

三、简易通便法123

第二节 排尿护理技术124

一、诱导排尿术124

二、女患者导尿技术124

三、男患者导尿技术126

四、膀胱冲洗技术128

五、膀胱功能训练技术129

第三节 肛管排气护理技术130

第四节 失禁护理技术131

一、失禁患者皮肤保护技术——皮肤保护粉和保护膜的应用131

二、间歇性自行导尿法132

三、骨盆底肌肉训练134

第九章 给药护理技术136

第一节 口服给药法136

第二节 常用注射法137

一、皮内注射法137

二、皮下注射法138

三、肌内注射法139

四、静脉注射法140

第三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141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141

二、链霉素过敏试验法142

三、破伤风过敏试验法143

四、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144

五、碘过敏试验法145

六、头孢类过敏试验法146

第四节 雾化吸入法147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147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148

三、手压式雾化吸入法149

四、压缩式雾化吸入法150

第十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152

第一节 静脉输液护理技术152

一、使用头皮针法152

二、浅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法154

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和维护157

四、深静脉置管术162

五、输液港植入的护理配合164

六、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止痛泵)165

第二节 静脉输血法166

一、全血输血法166

二、成分输血法168

第十一章 标本采集技术170

第一节 血标本采集170

一、静脉采血法170

二、静脉采血法(使用注射器法)171

三、动脉采血法172

第二节 尿标本采集173

第三节 粪便标本采集174

第四节 痰标本采集175

第五节 咽拭子标本采集176

第十二章 临床心理护理技术178

第一节 精神支持疗法178

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180

第三节 松弛疗法181

第四节 气功疗法183

第五节 示范疗法185

第六节 理性情绪疗法186

第七节 暗示疗法187

第八节 音乐疗法189

第十三章 临终关怀与遗体护理技术191

第一节 临终关怀191

第二节 遗体护理技术192

参考文献193

中篇 专科护理技术与设备199

第一章 内科护理技术与设备199

第一节 呼吸内科护理技术与设备199

一、呼吸内科护理技术操作199

二、呼吸内科技术护理配合208

三、呼吸内科护理监测技术232

第二节 心血管内科护理技术与设备234

一、心血管内科护理技术操作234

二、心血管内科技术护理配合239

三、心血管内科护理监测技术263

第三节 消化内科护理技术与设备266

一、消化内科护理技术操作266

二、消化内科技术护理配合271

第四节 肾内科护理技术与设备284

一、肾内科护理技术操作284

二、肾内科技术护理配合303

第五节 血液内科护理技术与设备307

一、血液内科护理技术操作307

二、血液内科技术护理配合312

第六节 神经内科护理技术与设备315

一、神经内科护理技术操作315

二、神经内科技术护理配合333

三、神经内科护理监测技术339

第七节 内分泌内科护理技术与设备341

一、内分泌内科护理技术操作341

二、内分泌内科技术护理配合359

三、内分泌科护理监测技术360

第二章 外科系统护理技术与设备363

第一节 外科护理常规363

一、外科护理常规技术363

二、外科常规技术护理配合373

三、外科常规护理监测技术375

第二节 胃肠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376

一、胃肠外科护理操作技术376

二、胃肠外科技术护理配合378

第三节 肝胆胰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380

一、肝胆胰外科护理操作技术380

二、肝胆胰外科技术护理配合381

三、肝胆胰外科护理监测技术384

第四节 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385

一、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护理操作技术385

二、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技术护理配合392

三、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护理监测技术395

第五节 心脏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397

一、心包、纵隔引流术的护理配合397

二、体外循环术的护理配合398

第六节 胸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400

一、胸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400

二、胸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401

三、漏斗胸手术的护理配合402

第七节 骨科护理技术与设备404

一、骨科护理操作技术404

二、骨科技术护理配合411

三、骨科护理监测技术426

第八节 神经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433

一、腰椎穿刺技术的护理配合433

二、脑室穿刺技术的护理配合435

三、头部CT检查的护理配合437

四、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438

第九节 泌尿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439

一、泌尿外科护理操作技术439

二、泌尿外科技术护理配合446

第十节 整形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453

一、整形外科护理操作技术453

二、整形外科技术护理配合458

三、整形外科护理监测技术465

第十一节 肾移植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467

一、肾移植外科护理操作技术467

二、肾移植外科技术护理配合469

三、肾移植外科护理监测技术470

第十二节 烧伤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470

一、烧伤翻身床技术470

二、烧伤气悬浮床技术472

三、烧伤浸浴技术473

四、烧伤超声清创技术474

五、烧伤红外线治疗仪技术475

六、光子仪治疗技术476

七、低温热塑板技术478

八、创面负压吸引引流技术479

第十三节 造口伤口护理技术与设备481

一、肠造口术前定位技术481

二、肠造口扩肛术482

三、造口袋的更换技术483

四、造口患者的清洁灌肠技术484

五、造瘘喂饲术486

六、伤口护理技术489

第十四节 其他外科护理技术与设备492

一、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护理配合492

二、伤口换药及拆线的护理配合494

三、关节穿刺术的护理配合495

四、体表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496

五、拔甲术的护理配合497

六、封闭治疗术的护理配合499

第三章 妇产科护理技术与设备501

第一节 妇科常见护理技术501

一、阴道灌洗/冲洗501

二、阴道擦洗502

三、阴道或宫颈上药503

四、坐浴503

五、会阴湿热敷504

第二节 妇科常见检查的护理配合505

一、基础体温测定505

二、女性生殖道细胞学检查506

三、输卵管通畅检查508

四、局部活组织检查护理配合511

五、诊断性子宫颈锥切术的护理配合512

六、诊断性刮宫术的护理配合513

七、常用穿刺检查的护理配合514

第三节 妇科常见手术的护理配合519

一、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护理配合519

二、取出宫内节育器的护理配合520

三、输卵管结扎术的护理配合522

四、早期人工流产的护理配合523

五、中期妊娠引产的护理配合526

六、常用妇产科止血技术的护理配合529

七、宫颈炎的物理治疗531

第四节 妇科腔镜诊治术的护理配合532

一、阴道镜检查的护理配合532

二、宫腔镜检查的护理配合534

三、腹腔镜检查的护理配合536

第五节 辅助生殖技术537

一、宫腔内人工受精的护理配合538

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护理配合539

第六节 产科常见护理技术540

一、产科外阴消毒技术540

二、肛门检查、阴道检查541

三、枕前位接产技术542

四、会阴切开缝合术546

五、胎儿及新生儿护理548

六、会阴擦洗548

七、会阴热射550

第七节 孕期监护技术551

一、测量宫高、腹围551

二、四步触诊551

三、胎心音听诊552

四、产道检查553

五、胎动计数555

六、胎儿电子监护556

第八节 围产期运动557

一、产前运动557

二、产后运动558

第九节 产科常见手术与操作的护理配合559

一、人工破膜术的护理配合559

二、产钳术的护理配合560

三、胎头吸引术的护理配合561

四、人工剥离胎盘术的护理配合563

五、剖宫产术的护理配合564

六、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护理配合565

第十节 新生儿护理技术566

一、新生儿二次断脐术566

二、新生儿尿布更换法567

三、新生儿沐浴法568

四、新生儿游泳570

五、新生儿抚触571

六、新生儿预防接种573

七、新生儿疾病筛查576

八、新生儿听力筛查577

九、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促进装置)578

第十一节 新生儿急救技术579

一、新生儿复苏579

二、新生儿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581

第四章 儿科护理技术与设备583

第一节 各种测量法583

一、体重测量583

二、身高、坐高测量584

三、头围、胸围、腹围测量584

四、儿童生命体征测量585

五、电子耳温计测量法586

六、儿童血压测量587

第二节 舒适与安全588

一、新生儿脐部护理588

二、婴儿沐浴法589

三、婴儿包裹法590

四、更换尿布法591

五、约束法592

六、红臀的预防护理593

七、压疮的预防护理593

八、儿童及婴儿口腔护理594

九、儿童防坠床防跌落596

十、儿童疼痛评估法596

第三节 光照与保温疗法护理598

一、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598

二、婴儿红臀灯光照射法599

三、新生儿暖箱使用600

四、远红外线保暖床的使用601

第四节 饮食护理602

一、婴儿喂奶法602

二、新生儿/儿童鼻饲604

第五节 儿科穿刺法605

一、儿童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605

二、儿童静脉采血技术607

第六节 儿童药物治疗护理技术608

一、儿童口服给药法608

二、儿童肌内注射法609

第七节 新生儿特殊护理610

一、新生儿换血术的护理配合610

二、结核菌素试验611

三、脐静脉导管护理612

四、皮测胆红素法614

五、新生儿腹膜透析615

六、免缝腹裂袋护理616

第八节 儿科呼吸系统护理技术618

一、小儿氧气吸入618

二、儿童口鼻腔吸痰619

三、儿童胸部物理治疗技术621

第九节 儿科消化系统护理技术622

一、注射器洗胃法622

二、小儿巨结肠清洁灌肠法623

三、小儿清洁灌肠法624

第十节 幼儿意识评估625

第十一节 儿童急救技术626

一、简易加压呼吸球囊操作626

二、儿童/婴儿心肺复苏628

第五章 眼科护理技术与设备630

第一节 眼科护理技术630

一、滴眼药法630

二、涂眼膏法631

三、眼部冲洗法632

四、结膜下注射法634

五、泪道冲洗法635

六、角膜异物剔除术636

七、睑结膜结石剔除术637

八、睑腺炎切开排脓术638

九、眼垫、眼罩包封法639

十、绷带包扎法639

十一、眼部换药法640

第二节 眼部检验标本采集法641

一、结膜囊分泌物涂片法641

二、眼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取材法642

第三节 眼科检查法643

一、视力检查643

二、眼压测量644

第六章 耳鼻咽喉科护理技术与设备646

第一节 耳鼻咽喉科基本护理技术646

一、额镜使用法646

二、电耳镜使用法647

三、压舌板使用法648

四、前鼻镜使用法648

第二节 耳专科护理操作与护理配合649

一、外耳道冲洗649

二、外耳道滴药650

三、耳部手术备皮651

四、耳咽鼓管导管吹张652

五、耳郭假性囊肿抽液及石膏固定653

六、耳前瘘管感染伤口换药654

七、耳周穴位注射655

八、微波治疗656

九、耳鸣治疗657

十、耳声发射筛查658

十一、低压脉冲治疗658

十二、耳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659

第三节 鼻专科护理操作与护理配合660

一、鼻腔滴药660

二、剪鼻毛661

三、鼻腔冲洗662

四、鼻窦负压置换663

五、上颌窦穿刺冲洗664

六、下鼻甲硬化剂注射665

七、双极射频治疗的护理配合666

八、鼻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667

第四节 咽喉专科护理操作与护理配合668

一、气管切开术后护理668

二、气管造口护理670

三、喉上神经封闭671

四、咽部涂药672

五、冷冻治疗673

六、床边气管切开术的护理配合674

七、电子纤维喉镜检查的护理配合675

第七章 口腔科护理技术与设备677

第一节 口腔科护理操作技术677

一、调拌技术677

二、四手操作技术679

三、橡皮障隔离护理技术682

四、龈上超声洁治术684

五、口腔印模技术的护理配合686

第二节 口腔科疾病护理操作技术688

一、颌面外科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技术688

二、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690

第三节 口腔科常用检查方法的护理配合695

一、临床一般检查的护理配合695

二、选择性临床检查的护理配合696

第四节 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清洁与消毒697

一、治疗台的表面清洁与消毒697

二、治疗台供水系统的清洁与消毒698

三、治疗台排水管道的清洁与消毒699

第八章 皮肤科护理技术与设备701

第一节 皮肤科基本护理技术701

一、皮肤过敏原检测试验701

二、光生物学试验704

第二节 皮肤科电疗护理技术操作707

一、电凝固治疗707

二、电解治疗708

三、电灼治疗708

四、电离子导入治疗709

五、微波疗法710

六、超声波治疗710

七、聚焦超声治疗711

第三节 皮肤科光疗护理技术712

一、红外线治疗712

二、紫外线治疗713

三、光化学治疗715

四、红蓝光治疗716

第四节 皮肤科水疗护理技术717

一、高锰酸钾浸浴717

二、淀粉浴718

第五节 皮肤科冷冻护理技术719

一、喷雾法719

二、冻融法720

第六节 皮肤科激光治疗护理技术721

一、二氧化碳激光治疗721

二、氦氖激光治疗721

三、308准分子激光治疗722

四、光动力治疗723

第七节 皮肤科注射治疗与其他治疗护理技术725

一、注射治疗725

二、皮肤科其他治疗727

第八节 皮肤科操作技术护理配合732

一、皮肤活检术的护理配合732

二、白癜风表皮移植术护理配合733

第九节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用方法734

一、外用药的剂型734

二、外用药的使用方法734

三、不同剂型药物的使用735

第九章 传染科护理技术与设备736

第一节 传染科护理操作技术736

一、洗手736

二、卫生手消毒737

三、口罩的使用737

四、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739

五、手套的使用740

六、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741

七、鞋套的使用743

八、防水围裙的使用743

九、帽子的使用744

十、避污纸的使用744

十一、传染病患者运送745

十二、SARS隔离病区医务人员的防护技术746

十三、医院艾滋病安全防护技术与职业暴露处理747

十四、传染病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外溢时的处理程序749

第二节 传染科技术护理配合750

一、人工肝支持治疗技术护理配合750

二、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护理配合752

第三节 传染科护理监测技术754

一、手卫生效果的监测754

二、呼吸防护用品适合性检测755

第十章 精神科护理技术与设备757

第一节 精神科护士自我保护技术757

一、精神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757

二、提高压力应对机制759

第二节 精神科安全护理操作技术763

一、保护性约束技术763

二、自杀行为的防范技术768

三、暴力行为的防范技术769

四、外走行为的防范技术771

第三节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护理操作技术772

第四节 精神科抢救技术775

一、自缢抢救技术775

二、噎食抢救技术776

三、咬舌抢救技术777

四、割脉抢救技术778

五、吞食异物抢救技术778

六、体位性低血压急救技术779

第十一章 肿瘤科护理技术与设备781

第一节 化疗给药护理操作技术与配合781

一、化学治疗静脉的评估与选择781

二、化学治疗静脉给药的方法782

三、化学治疗药物的配置785

四、输液港给药的方法786

五、经动脉化疗药盒给药的方法788

六、腔内化疗的配合788

七、鞘内注射化疗的配合790

八、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的配合791

九、便携式化疗输注泵的使用792

十、单人可移动无菌室的使用792

第二节 肿瘤治疗相关反应的处理794

一、放射治疗皮肤反应的处理794

二、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的处理795

三、化学治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796

四、舌癌术后口腔护理797

五、鼻咽癌大出血止血操作技术的配合799

第十二章 重症监护室护理技术与设备801

第一节 重症监护室护理技术操作801

一、气道分泌物清除801

二、气管插管患者护理技术806

三、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技术811

四、重症专科仪器使用技术813

第二节 重症监护室技术护理配合820

一、呼吸系统技术护理配合820

二、循环系统技术护理配合826

第三节 重症监护室护理监测技术829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829

二、呼吸监测834

三、中枢神经系统监测841

四、膀胱压力监测845

第十三章 传统医学护理技术与设备847

第一节 针刺法847

一、毫针法847

二、电针法850

三、水针法(穴位注射)852

四、耳针法(耳穴埋豆)854

五、皮内针法(埋针)856

六、皮肤针法857

第二节 灸法859

一、艾条法859

二、艾炷法861

三、温针灸863

第三节 刮痧与拔罐864

一、刮痧法864

二、拔罐法866

第四节 穴位按摩870

一、基本手法870

二、常用穴位及功效873

第五节 外治技术878

一、药浴法878

二、熏洗法880

三、湿敷法882

四、浸渍法883

五、换药法885

六、涂药法886

七、敷药法887

八、贴药法889

九、药熨法891

十、吹药法893

十一、坐药法895

第六节 中药煎煮法896

第十四章 康复护理技术900

第一节 体位及体位变换900

一、体位及其变换900

二、移乘903

第二节 吞咽训练905

一、间接训练905

二、直接训练906

第三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907

一、进食训练907

二、清洁训练908

三、更衣训练909

四、如厕训练911

五、步行训练912

第四节 膀胱功能训练912

第五节 呼吸康复训练913

第十五章 手术室护理技术与设备917

第一节 无菌技术917

一、手术无菌技术操作规范917

二、外科手消毒917

三、穿无菌手术衣918

四、无触及闭式自戴手套法918

五、铺无菌器械台918

第二节 安置手术体位技术919

一、手术体位查对制度919

二、手术体位安置总则和方法919

第三节 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注意事项922

一、对接车操作方法922

二、高频电刀、负极板操作注意事项922

三、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923

四、电动气式止血仪的使用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923

第四节 基本外科手术护理配合923

一、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23

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924

三、阑尾切除术925

四、胃大部切除术925

五、门-奇静脉断流术926

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27

七、肝切除术928

八、肝移植术929

九、右半结肠切除术930

十、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930

十一、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手术)931

十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932

十三、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932

十四、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933

十五、腹腔镜经腹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933

十六、腹腔镜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Miles术)934

十七、乳癌改良根治术935

十八、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及小腿交通支结扎术935

十九、股腘-人工血管搭桥术936

二十、颈动脉内膜剥脱补片成形术936

二十一、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937

二十二、锁骨下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938

二十三、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938

第五节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配合939

一、经单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摘除术939

二、开颅术939

三、椎管占位切除术940

四、生理检测下单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极植入术941

五、脑室腹腔分流术941

第六节 心脏外科手术护理配合942

一、二尖瓣置换术942

二、主动脉瓣置换术943

三、冠状动脉搭桥术943

四、房缺修补术944

五、夹层动脉瘤、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术945

第七节 胸外科手术护理配合946

一、食管癌切除术946

二、肺叶切除术947

三、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947

四、胸腺瘤切除术948

第八节 泌尿外科手术护理配合948

一、肾切除术948

二、肾上腺切除术949

三、肾移植术949

四、全膀胱切除术与回肠代膀胱术950

五、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950

六、腔镜下肾切除术951

七、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952

八、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952

九、膀胱镜检术953

十、经皮肾镜肾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954

第九节 妇产科手术护理配合954

一、全子宫切除术954

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55

三、卵巢癌细胞减灭术956

四、宫颈癌根治术956

五、阴式子宫切除术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957

六、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阴道后壁修补术958

七、宫颈锥形切除术959

八、外阴扩大局部切除术+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959

九、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960

十、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960

十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61

十二、宫腔镜检查+治疗术961

十三、腹腔镜下内膜癌分期术962

十四、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宫颈切除术962

十五、剖宫产术963

第十节 骨科手术护理配合964

一、全髋关节置换术964

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965

三、腰椎滑脱术965

四、脊柱侧弯术966

五、颈椎手术967

六、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68

七、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69

八、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69

九、骨盆(耻骨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70

十、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970

十一、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71

十二、胫腓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71

十三、内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71

十四、膝关节镜检查972

十五、椎体成型术972

第十一节 眼科手术护理配合973

一、白内障手术973

二、玻璃体切割术974

第十二节 耳鼻咽喉科手术护理配合975

一、人工耳蜗植入术975

二、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976

三、耳郭再造术976

四、腭咽成形术+舌根固定及舌骨悬吊术977

五、喉近全切除术978

第十三节 口腔科手术护理配合978

一、腮腺肿物切除术978

二、唇裂修复术979

三、腭裂修复术980

四、颌下腺肿物切除术980

第十四节 整形科手术护理配合981

一、双侧乳房缩小成形术981

二、全面除皱术982

三、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982

四、尿道下裂整形术983

五、阴道再造术984

六、乳房再造术984

七、双侧乳房硅凝胶假体植入术985

八、耳再造(扩张器植入术后)+应用自体肋软骨支架术986

九、腹部吸脂术987

第十六章 消毒供应中心(室)护理技术与设备988

第一节 清洗技术988

一、机械清洗操作技术988

二、手工清洗操作技术989

三、清洁剂的选择与使用990

四、常规物品清洗程序991

第二节 消毒技术994

一、物理消毒法994

二、化学消毒法995

三、干燥996

四、空气消毒技术997

五、环境与物品表面消毒技术997

第三节 物品包装技术997

一、无菌包装材料的基本要求998

二、无菌包装材料的分类998

三、无菌物品包装要求与方法998

第四节 灭菌技术1000

一、压力蒸汽灭菌技术1000

二、环氧乙烷灭菌技术1001

三、双氧水等离子灭菌技术1002

第五节 监测技术1002

一、流程质量监测技术1003

二、无菌器械质量监测技术1004

三、灭菌效果监测1005

四、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技术1006

五、环境与物品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技术1006

第六节 无菌物品存储与发放1007

一、无菌物品存储技术1007

二、无菌物品发放技术1007

三、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程序1007

参考文献1009

下篇 急救及灾害护理技术与设备1019

第一章 急救技术1019

第一节 气道急救技术1019

一、气道急救护理技术操作1019

二、气道急救技术护理配合1025

第二节 循环急救技术1030

一、循环急救护理技术操作1030

二、循环急救技术护理配合1034

第三节 严重创伤急救技术1037

一、严重创伤急救护理技术操作1037

二、严重创伤急救护理技术护理配合1045

第四节 洗胃术1048

一、口服催吐法1048

二、胃管洗胃术1049

三、剖腹造口洗胃术1050

第五节 急救穿刺及置管技术1051

一、胸腔穿刺术1051

二、腹腔穿刺术1052

三、阴道后穹隆穿刺术1053

四、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1054

五、深静脉穿刺置管术1056

第六节 急救监测技术1060

一、呼吸功能监测1060

二、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监测1062

三、循环功能监测1063

四、体温监测1068

五、肾功能监测1069

六、脑功能监测1070

第二章 各种急症抢救技术1075

第一节 心搏骤停抢救技术1075

第二节 窒息抢救技术1076

第三节 急性喉阻塞抢救技术1077

第四节 休克抢救技术1078

第五节 昏迷抢救技术1079

第六节 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技术1080

第七节 急性腹痛抢救技术1081

第八节 超高热抢救技术1082

第九节 大咯血抢救技术1083

第十节 急性重症哮喘抢救技术1084

第十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技术1085

第十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技术1086

第十三节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抢救技术1087

第十四节 高血压危象抢救技术1088

第十五节 上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技术1089

第十六节 急性重症胰腺炎抢救技术1090

第十七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技术1092

第十八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技术1093

第十九节 毒鼠强中毒抢救技术1094

第二十节 电击伤抢救技术1095

第二十一节 溺水抢救技术1096

第二十二节 中暑抢救技术1097

第二十三节 急性脑出血抢救技术1098

第二十四节 癫痫持续状态抢救技术1099

第二十五节 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技术1099

第二十六节 多发性创伤抢救技术1101

第二十七节 颅脑损伤抢救技术1102

第二十八节 胸部创伤抢救技术1103

第二十九节 腹部创伤抢救技术1104

第三十节 宫外孕抢救技术1105

第三十一节 妊娠子痫抢救技术1106

第三章 灾害护理技术概述1107

第一节 灾难事故应急程序1107

第二节 灾难救护应急护理技术1110

一、现场护理评估1110

二、检伤分类技术1111

三、现场生命支持技术1115

四、转运及途中监护1115

第三节 灾难救护应急护理设备1118

第四章 各种灾害的应急救护1127

第一节 自然灾害应急救护1127

一、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护1127

二、水灾的应急救护1131

第二节 事故灾害应急救护1133

一、火灾的应急救护1133

二、矿难的应急救护1137

三、井下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救护1141

四、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应急救护1149

五、井下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护1150

六、井下冒顶事故的应急救护1152

七、井下水灾事故的应急救护1153

八、雷管爆炸事故的应急救护1155

九、颌面部爆炸伤的应急救护1156

十、核辐射事故的紧急救护1159

第三节 特殊环境灾害的应急救护1165

一、海难的应急救护1165

二、空难的应急救护1169

参考文献11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