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人为本与法理学的创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以人为本与法理学的创新
  • 李龙,程关松,占红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859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法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以人为本与法理学的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学基础理论创新的历史回顾1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法学基础理论的创新1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法学基础理论的创新1

二、十年建设时期法学基础理论的创新5

三、十年动乱前后法学基础理论的浩劫8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法学基础理论的创新9

一、在法的本质上:实现了从法的阶级性到法的社会性与阶级性并重的转变9

二、在法律原则上: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使其内涵不断深化13

三、在治国的理论与方略创新上: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16

四、在人权的原理上:关于人权属性、主体、内容和实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18

五、在研究范式上:实现了从阶级斗争范式向以人为本范式的转变20

六、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从一元单一视角向一元多视角转变23

七、在学科体系上:丰富和完善了法理学教材体系与法理学教育体系27

第三节 对法学基础理论中的一些问题的反思29

一、“权利本位论”29

二、“法律移植说”32

三、“三权分立论”34

四、“程序正义论”36

五、“精英司法论”38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40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40

一、“以人为本”中“人”的含义40

二、以人为本与法学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45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47

一、马克思在大学期间的人本主义思想47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接受、批判和超越50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主要观点53

四、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60

五、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人本法律观65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思想流变67

一、中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思想67

二、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想流变73

第三章 以人为本为法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方法论81

第一节 法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81

一、法学方法论的界定81

二、事实性描述的方法论对人在法律中地位的认识85

三、价值性阐述的方法论对人在法律中地位的认识92

第二节 法学领域的人性分析法94

一、近代自然法中人性分析方法的发展94

二、法学中人性分析法的多元化97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人性分析的方法论102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本体论中的人性分析102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人性分析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06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人性分析方法论的基本立场113

第四章 以人为本奠定了法学基础理论创新的价值基础127

第一节 法律价值概说127

一、法律价值的界定127

二、以人为本是法律价值的精神实质131

三、以人为本与人性尊严140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与法律价值体系的形成145

一、以人为本在法律中的否定性价值145

二、以人为本在法律中的肯定性价值157

第五章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构建173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根本原则173

一、政治制度根本原则的历史考察17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根本原则的形成和发展178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三者统一”184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92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由来与辨析193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201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202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治国理政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08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14

一、近代中国法治道路选择中的五次否定21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科学内涵221

三、以人为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24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理学学科结构230

一、以人为本提供了法学方法论与价值论的评判标准230

二、以人为本丰富了法理学的科学内涵233

三、以人为本实现了法理学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的有机统一240

参考书目246

后记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