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译德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译德理论与实践
  • 钱文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756003487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德语-翻译-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译德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言1

2.各民族语言的同一性是翻译的基础8

2.1 对等性的同一性8

2.2 相似性的同一性9

2.3 句子结构上的同一性11

2.4 修辞上的同一性12

3.各民族语言的相异性构成翻译的难点15

3.1 各民族语言之间存在着相异性的原因15

3.2.1 各民族之间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诸多带有宗教色彩的词语17

3.2 各民族语言之间相异性种种表现举例17

3.2.2 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各不相同,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词语18

3.2.3 各民族语言之间的相异性还表现在多义词的问题上21

3.2.4 各民族语言之间的相异性还表现在言语行为的不同上22

3.2.5 各民族语言之间的相异性还表现在句子深层结构的差别上23

3.2.6 各民族语言之间的相异性还表现在修辞手段的差别上24

4.汉译德中的词汇处理26

4.1 一对一的对应词26

4.2 一个汉语词可以有若干个相对应的德语词27

4.3 若干汉语词只有一个相对应的德语词28

4.4 无对应德语词的汉语词29

4.5 从上下文中判断词义31

5.汉语成语、惯用语的处理33

5.1 汉语成语的处理33

5.2 汉语惯用语的处理35

6.汉语语法若干问题的处理38

6.1 “把”字句的处理38

6.1.1 “把”字结构的特点38

6.1.2 “把”字句的语用功能39

6.1.3 “把”字句中的动词带宾语的问题41

6.2.1 两种形式的“被”字句45

6.2 “被”字句和受事主语句的处理45

6.2.2 受事主语句的处理46

6.2.3 “被”字句对动词的要求48

6.2.4 “被”字的代用词及其处理49

6.3 “对”字句的处理51

6.3.1 “对”字提示直接对象的处理51

6.3.2 “对”字提示关联对象的处理52

6.4.1.1 “在”表示存在的意义53

6.4.1 “在”作独立动词用时在德语中的表达形式53

6.4 “在”字句的处理53

6.3.3 “对”字介词词组作定语的处理53

6.4.1.2 “在”表示一种从属关系,相当于“取决于……”的意思54

6.4.2 “在”作副词用,表示正在进行的意思54

6.4.3 “在”作介词用,带起介词词组的处理54

6.4.3.1 作时间状词(或时间补语)54

6.4.3.2 作地点补语(或地点状语)55

6.4.3.3 作情况状语(或情况补语)56

6.4.3.4 作条件状语56

6.5 存现句的处理57

6.4.3.5 表示行为的主体57

6.5.1 存现句主语的处理58

6.5.1.1 方位词作主语的处理58

6.5.1.2 名词+方位词作主语的处理58

6.5.1.3 时间词或时间词+方位词作主语的处理58

6.5.2 存现句谓语的处理59

6.6 兼语句的处理59

6.6.1 [名施]+动1+名+动259

6.6.2 名施+动1+名+动2(1)63

6.6.4 名施+动1+名+动2(3)65

6.6.3 名施+动1+名+动2(2)65

6.6.5 名施+动1+[……来/去]+名+动266

6.6.6 名施+动1·补+名+动267

6.6.7 名施+动1·给+名1+名2+动268

6.6.8 名施+动1+名2+给+名1+动268

6.6.9 名施+动1+名+动2/形/名68

6.6.10 名施+动1+名+动2/主谓70

6.7.1.2 动1和动2不相同71

6.7.1.1 动1和动2相同71

6.7.1 名施+动1+名受+动2+名受71

6.7 连动句的处理71

6.7.2 名施+动1+名受+动272

6.7.2.1 动1和动2相同72

6.7.2.2 动1和动2不相同74

6.7.3 名施+动1+动2+名受75

6.7.4 名受+[名施]+动1+动275

6.7.5 名施+动1+动276

6.7.6 名施+动1+名受+动2·在(到)……+名处76

6.7.7 动1短语和动2短语之间的语义关系76

6.8.1 前动是表示意愿的助动词79

6.8 “助动词”句型处理79

6.8.2 前动是表示可能的助动词81

6.8.3 前动是表示必要的助动词84

6.8.4 前动是其他助动词86

6.9 “是”字句的处理87

6.9.1 名1+是+名287

6.9.3 是+名,91

6.9.4 名处+是+名91

6.9.2 名……+就(又)+是+名数91

6.9.5 ……的+是+……93

6.9.6 名+是+动/小句94

6.9.7 动/小句+是+名94

6.9.8 动/小句+是+动/小句95

6.9.9 名+是+动95

6.9.10 名+是+形97

6.9.11 名+是+小句98

6.9.12 名+是+……的98

6.9.14 名受+是+名施+动+的100

6.9.15 是+名+动100

6.9.13 名受+名施+是+动+的100

6.9.16 (只要)+是+名施+都(就)+动101

6.9.17 (只要)+是+名受+(名施)+动101

6.9.18 是+名受+(名施)+动102

6.9.19 是+名施+就(才)+动+名受102

6.9.20 ……+是+介+……102

6.10 数量语对应句型的处理105

6.10.1 名数+动+名数105

6.10.3 动1+名数+动2+名数106

6.10.2 名数+名数+动+名数106

6.10.4 一+动1,一+动2107

6.10.5 名数+动+名受+名数动+名受+名数+名数107

6.10.6 名施+动+名数+名数108

6.10.7 名数+()+名数108

6.10.8 名数+名数+()+名数109

6.10.9 ()+名数+()+名数109

6.11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型处理109

6.11.1 名1+(副)+名2+形109

6.11.2 名1+名2+动111

6.12 动补格句型处理112

6.13.1 汉语介词的形式特征113

6.13 汉语介词的处理113

6.13.2 汉语若干介词的翻译115

6.14 汉语连词的处理134

6.14.1 汉语常用连词的翻译135

7.篇章结构的处理158

7.1 篇章结构分析158

7.1.1 语句的分析和篇章的组合158

7.1.1.1 平行式结构159

7.1.1.3 交叉式结构160

7.1.1.2 链式结构160

7.1.2 篇章组合中的指同关系161

7.1.2.1 典型的指同表达方式161

7.1.2.1.1 同形表达方式161

7.1.2.1.2 局部同形表达方式163

7.1.2.1.3 异形表达方式166

7.1.2.1.3.1 统称词作指同166

7.1.2.1.3.2 指代词作指同167

7.1.2.1.3.3 零形式或省略式作指同168

7.1.3 语篇中的结构关系和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169

8.1 修辞——运用语言的艺术173

8.修辞方面若干问题的处理173

8.2 词语修辞在翻译中的处理175

8.2.1 词语常格修辞的处理175

8.2.1.1 对动词的辨析175

8.2.1.2 其他词语的辨析180

8.2.2 词语的变格修辞及处理188

8.2.2.1 词语的借代及处理188

8.2.2.2 反语的运用及处理189

8.2.2.3 词语的改用及处理191

8.2.3 词语的色彩处理192

8.3 句子修辞在翻译中的处理195

8.3.1 语序的处理196

8.3.2 否定词在汉、德两种语言中的句法功能及其互译问题197

8.3.2.1 否定词“不”的处理197

8.3.2.2 汉语的双重否定199

8.3.2.3 “不”和“没(有)”的时间概念200

8.3.3 汉语复句的翻译200

8.3.4 句式和文体205

9.汉译德翻译练习对照讲评209

10.汉译德练习238

附录:汉译德练习参考译文249

热门推荐